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论琼崖精神的鲜明特质

论琼崖精神的鲜明特质

来源:南海学刊2024-07-17 11:11阅读 2090

文 | 王炳林 李勇 

(王炳林,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勇,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2022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海南琼崖纵队纪念场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征程中,琼崖革命斗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山不藏人人藏人”等革命实践孕育锻造了以“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民族团结、共同奋斗”为内涵的琼崖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伟大民族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琼崖精神内涵丰富,蕴含着对党忠诚、民族团结、实事求是、妇女解放等鲜明特质。本文拟从对党忠诚、民族团结、实事求是、妇女解放四个维度,就琼崖精神的鲜明特质进行阐释,以大历史观把握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孤岛奋战”“山不藏人人藏人”等特点,进而力求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不断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一、对党忠诚:琼崖精神的坚韧底色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和根本的政治要求。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靠的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忠诚。琼崖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二十三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中,数以万计的琼崖共产党人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严守纪律规矩谱写了对党绝对忠诚的壮丽诗篇,铸就了琼崖精神的坚韧底色。


(一)以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琼崖革命历经数起数落,革命道路布满荆棘,正因为琼崖共产党人拥有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才最终铸就了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不朽丰碑。五四运动后,琼崖出现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潮流。此后,一大批琼崖青年高擎理想信念旗帜,坚定执着,勇往直前,涌现了以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为主要代表的琼崖共产党人,坚持将琼崖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琼崖共产党人十分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1932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对琼崖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琼崖各级党政军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琼崖革命进入最为困难、最为残酷的母瑞山斗争岁月。在母瑞山八个多月的艰苦斗争中,他们“过着大地为床、树叶为被、野菜为食的野人生活,忍受着饥饿和疾病的折磨”,100多人的队伍减员至20余人,没有一人逃跑,没有一人叛变,一直坚持到最后成功突围。显然,理想信念是他们最终成功突围的精神支柱。冯白驹在回忆这段异常艰苦的岁月时说:“有谁想得到呢?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上,在开化最早的中国,在椰子肥豆蔻香的宝岛上,竟还有这么二十六个工农红军的战士,为争取人类最先进最理想的社会,却过着人类最原始的生活。”“我们坚决相信,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黑暗是暂时的,光明会有一天要到来的。”这种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琼崖共产党人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制胜之本。


  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绝对的忠诚。从1927年椰子寨战斗到1950年海南岛解放,在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里,无论面临什么艰难困苦,琼崖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克服了种种挑战,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最终实现了琼崖人民的彻底解放,开启了海南历史发展新纪元。


(二)以坚守初心使命忠诚于党


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琼崖党组织成立伊始,自觉以实现琼崖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正因为琼崖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让琼崖革命在“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中始终得到人民的广泛拥护,形成“山不藏人人藏人”的磅礴气势。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1927年,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入狱的琼崖共产党人、海南新文化运动主将王器民给妻子留下的遗书中写道:“‘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牺牲,我的革命目的达到了。”王器民“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是琼崖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生动缩影。琼崖党组织在长期而艰苦的孤岛奋战中,始终将政治和经济斗争放在重要位置。其中,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成为“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没收地主土地并为农民所有的土地政策。琼崖党组织根据中央精神,及时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使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948年,琼崖党组织在向中共中央报告解放区人民生活初步改善的情况时指出:过去人民生活极为贫困,白沙县90%的民众无饭吃或吃不饱,衣服也十分短缺。经过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千百年来被压迫剥削、忍饥受冻的苦难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琼崖共产党人的一切斗争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琼崖共产党人在“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革命斗争中,时刻将人民装在心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展现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琼崖党组织虽一次次面临腥风血雨,但在人民的铜墙铁壁呵护下,又一次次绝地重生,让琼崖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三)以严守纪律规矩忠诚于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琼崖党组织和军队虽孤悬海外,远离中央和主力,但在执行党的纪律方面,没有丝毫“折扣”或“变通”,最终锻造了一支坚不可摧的革命队伍,创造了琼崖革命“孤岛奋战”的奇迹。


  琼崖党组织始终有铁一般的严明纪律。1928年,琼崖党组织在《最近总的工作大纲》的组织问题中指出,琼崖党的阶级基础尚未巩固,组织体系还不严密,是一个“很大的危机”。为此,琼崖党组织强调:“为严密党的组织,目前须坚决地执行党的纪律,把党内的腐化分子,尽行淘汰。”此外,琼崖党组织采取各种措施健全支部生活,如要求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参加支部组织的活动,按时缴纳党费,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建立巡视工作制度,“自特委至各县委均有巡视员,每月到各县党部指导工作,或帮助各级党部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强化了特委乃至县委对党的工作的领导;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将在革命斗争中的实践是否坚决、革命意志是否坚定、入党动机是否纯洁等作为吸收党员的先决条件。在琼崖党组织的努力下,琼崖党和军队作风良好,即使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也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赢得人民群众的热忱拥护。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铁的纪律视为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琼崖革命之所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与琼崖党组织始终将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密不可分。琼崖共产党人以纪律为抓手,推动了党心军心民心高度凝聚,在人民群众中塑造了崇高的形象,最终实现了党中央在琼崖的战略意图。


二、民族团结:琼崖精神的牢固基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分析中国民族问题,自觉将国内各少数民族的解放视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步骤。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逐渐走向成熟,即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琼崖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征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琼崖各族人民践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艰苦探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琼崖党组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积极推行民族平等政策,有针对性地培养民族干部,全力保障少数民族利益,在解决琼崖民族问题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琼崖各族人民的热情支持,让民族团结成为琼崖精神的牢固基石。


(一)推动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琼崖作为一个移民岛屿,“中原汉文化、黎族文化、苗族文化、回文化、客家文化和华侨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琼崖文化,为琼崖党组织倡导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基因。琼崖党组织甫一成立,就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


  琼崖共产党人坚持与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早在大革命时期,各级党组织就派遣共产党员到琼崖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1926年2月,陵水籍黎族共产党员黄振士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返回陵水成立该县第一个党小组,秘密发展共产党员。随后,陵水县的工会、农会、妇会、青年团等组织先后成立。次年7月,中共陵水县委成立,黄振士当选第一任县委书记。陵水县委甫一成立,黄振士就带领县委成立以黎族群众为主体的陵水县农民自卫军,成立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激发了琼崖各族人民的斗争热情。全民族抗战期间,琼崖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尤其是1941年11月成立的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将琼崖抗战推向新的阶段,成为琼崖民族团结合作的典范。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一系列抗日救国的政策法令,其中的施政纲领最能反映抗战时期的人民意志,如规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的民族政策,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一律平等。这一规定充分调动了琼崖各族人民的抗日积极性,为琼崖抗战胜利凝聚了民族团结力量。


  琼崖革命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结果,是琼崖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以冯白驹为主要代表的琼崖共产党人为实现琼崖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付出了不懈努力,为琼崖革命“山不藏人人藏人”凝聚了民心。


(二)维护少数民族发展利益


 少数民族发展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在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伟大实践中,琼崖党组织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价值追求,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琼崖各族人民的广泛支持。


  黎族、苗族人民自发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1939年2月,日本侵略者攻占琼崖,国民党统治者为保存实力一步步从定安县退至五指山山区。一时间仅白沙县就集聚着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琼崖专员公署以及儋县、临高等8个流亡县政府。国民党琼崖当局进驻五指山山区后,对黎族、苗族同胞进行残暴的统治和压迫。国民党琼崖当局的横征暴敛严重危害黎族、苗族同胞的生存利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彻底激化。1943年8月,在王国兴、王玉锦等黎族首领带领下,黎族、苗族同胞举行了震撼全岛的白沙起义,摧毁国民党白沙县政府,起义遍及附近各县,参加起义群众达3万余人。白沙起义失败后,王国兴召集会议并分析认为,要同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要拯救黎族、苗族人民,就必须找到共产党。经过一番艰苦努力,黎族、苗族人民终于找到了共产党,反抗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英勇斗争,才能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自身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从国民党当局的横征暴敛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团结,黎族、苗族人民的生存境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琼崖党组织在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了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典范。


(三)主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琼崖党组织依据琼崖少数民族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干部。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干部长期扎根琼崖,通过参加农民、工人、妇女、学生运动和地方党组织建设等,为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作出了重要贡献。


  琼崖党组织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1947年6月,在琼崖党组织领导下,白(沙)保(亭)乐(东)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王国兴担任主任委员,加强了对五指山地区工作的领导,同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次年春,白沙、保亭、乐东三县2 000多名黎族、苗族青年参加琼崖纵队,对琼崖解放战争胜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琼崖党组织扩大在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规模,强化干部培训教育。如通过琼崖公学和党校吸收少数民族学员、专门创办少数民族干部学校等,对黎族、苗族区乡干部和积极分子进行革命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让少数民族干部迅速成长,促使他们能够担负起琼崖各级民主政权的管理工作。琼崖党组织的这些举措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解放军渡海作战提供了重要条件。正如冯白驹后来回忆:“本来我们琼崖纵队里是没有少数民族战士的,后来少数民族兄弟竟越来越多,形成了海南革命斗争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直到海南解放时,琼崖纵队里的成员,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少数民族战士。”


  在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伟大实践中,面对干部紧缺、兵员不足的不利环境,琼崖党组织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关于干部工作的指示精神,立足琼崖实际,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为琼崖完全解放乃至海南社会主义建设储备了宝贵的干部资源。



三、实事求是:琼崖精神的思想精髓



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发表了著名讲演《反对党八股》,指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在经历大革命严重挫折和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地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开始独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逐步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在艰苦卓绝的琼崖革命斗争中,以王文明、冯白驹为主要代表的琼崖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妥善处理了一系列事关琼崖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造就了琼崖革命根据地“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伟大奇迹,确保了党中央经略琼崖战略意图的顺利实现。


(一)立足琼崖实际制定土地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琼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一批革命根据地之一。琼崖共产党人根据党中央精神,结合琼崖实际,出台具有琼崖地方特色的土地政策,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赢得琼崖革命根据地广大农民的认可,夯实了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近代以来,农业一直在琼崖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农业重要程度相比,占琼崖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仅占有极少量的土地,绝大多数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富农手中,土地分配极不合理。尽管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党中央和广东省委没有出台具体的土地法和相应政策,但琼崖党组织也不回避农民渴望土地的现实问题,坚持从琼崖实际出发,以特委所在地——乐会四区为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制定了可供其他革命根据地借鉴的土地分配政策。1927年12月,乐会四区农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问题的临时办法》,后来通过总结经验,又及时出台《分配土地的具体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土地分配政策。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琼崖党组织对制定土地没收条件和确立土地分配原则继续大胆探索,提出了“以原耕地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配原则,为后来全党实行正确的土地分配原则进行了地方的有益探索。


琼崖党组织结合当地实际,敢于探索,提出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展现了琼崖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和务实态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实践。


(二)根据敌我力量变化创造性地开辟革命根据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得出一条重要经验:革命战争要有根据地作为依托,才能坚持持久斗争并取得胜利。琼崖是全国较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尽管创建初期规模较小,但为保留革命火种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琼崖共产党人既与时俱进又实事求是,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让琼崖革命火种呈燎原之势。


大革命失败后,琼崖共产党人在琼崖相继建立了六连岭、母瑞山、吊罗山等一系列小块根据地。针对琼崖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共中央于1932年1月指示琼崖特委,要求建立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这是最中心与根本的任务,琼崖必须坚决的执行”。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琼崖共产党人将创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其中,创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成为重中之重。1947年春,根据形势发展,琼崖党组织决定抽调部分兵力开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作为琼崖斗争的巩固后方和战略基地。1948年6月,乐东解放,白沙、保亭、乐东连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是琼崖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的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它的成功创建,是琼崖共产党人结合琼崖斗争实际、创造性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的结果,从此“使琼崖党和军队有了一个位处全岛中心、便于指挥全琼、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后方基地,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斗争中真正掌握了主动”,对琼崖革命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机动灵活处理“北撤”“南撤”问题


 面临“北撤”“南撤”的斗争考验时,以冯白驹为主要代表的琼崖共产党人坚持从琼崖的斗争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地把握和执行上级指示与本地斗争实际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最终妥善处理这一关键问题,成为琼崖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为避免内战,争取全国人民所期盼的和平民主,坚持从大局出发,同意将南方八个解放区主力部队撤至山东一带。针对中央关于“北撤”指示,琼崖党组织和军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北撤”问题。会议结合琼崖斗争实际,一致认为“北撤”是党中央战略部署,琼崖党组织应当坚决执行。但是鉴于琼崖孤悬海外且远离中央与主力、国民党四十六军正企图消灭琼崖革命武装力量的实际斗争环境,冯白驹等决定一方面向中央说明情况,一方面坚决自卫反击、谋划“北撤”安排。随后,中央充分肯定琼崖党组织的决策。“南撤”是广东区委结合全国解放战争发展形势,指示琼崖党和军队撤往越南。与应对“北撤”指示一样,冯白驹等人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按照组织原则向上级反映。党中央在了解琼崖实际斗争情况后,作出指示:“你们意见很对……你们应以占领整个海南岛为目标,将来再向南路发展。”


面临“北撤”“南撤”棘手问题时,以冯白驹为主要代表的琼崖共产党人坚持从琼崖斗争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国共双方力量变化情况,最终作出坚守琼岛、坚持斗争的战略判断,使党的事业避免遭受重大损失。琼崖党组织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准确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琼崖熠熠生辉



四、妇女解放:琼崖精神的巾帼伟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把妇女解放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了妇女运动方针,为中国妇女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琼崖妇女参加革命人员比例之高、所作贡献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更是诞生了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据统计,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琼崖留下姓名的女烈士就有近2000人,她们义无反顾地撑起了琼崖革命“半边天”。


(一)推动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后,全国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尤其是妇女独立意识逐渐觉醒,在追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独立人格等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受全国妇女解放运动影响,琼崖妇女也开始投入到妇女解放运动中,她们的政治觉悟明显提高。


  中共琼崖地委成立后,进一步加强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首先从提升文化水平上推动妇女觉醒。1926年秋,琼崖党组织在广东省立第六师范举办社会工作训练班,培养妇女干部,指定陈玉婵、冯爱媛、陈秋若等妇女参加学习。此后,琼崖党组织又派出一批女共产党员和进步女青年分别在海口等地创办女子学校,专门招收女子入学,如海口中山女子学校、府城女子第一高等小学和女子职业学校、文昌县中山女子学校等。这些女子学校主要对琼崖女青年进行新文化教育、革命理论和思想教育,极大地提高了琼崖妇女的思想觉悟。此外,琼崖党组织在举办女子学校时,注重在校内建立党团组织,吸收思想进步的学生入党入团,在这一时期入党入团的很多女学生后来都成长为琼崖革命斗争的骨干分子。


  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明确提出,党的任务之一是“为所有被压迫的妇女们的利益而奋斗”,并“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琼崖党组织初创时期,十分重视妇女在革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以妇女思想解放为先导,从最基础的文化普及教育入手,不断激发妇女参与革命的热情,夯实妇女运动基础,为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凝聚了强大的巾帼力量。


(二)自觉走上战争前线


大革命失败后,琼崖党组织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尤其注意对广大妇女的动员和组织。在党的教育引导下,妇女阶级观念、革命意识得到增强,她们与男性同胞一样,直接参加一线战斗,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创造了多个奇迹。


  1931年5月1日,在乐会县万人大会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女子军特务连即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女子军特务连采取三三建制,全连设3个排,每排3个班,每班10名战士,全连共103人,除了两名年纪较大的庶务、挑夫和一名小号兵是男性外,其余均为各种压迫下的农村妇女。该连成立后,迅即投入练兵备战中,在担负站岗放哨、看守犯人、保卫红军师部以及琼崖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等任务的同时,积极配合红军主力作战。1932年底,琼崖红军反“围剿”失利后,女子军特务连第一、二连先后解体,战士疏散后大部分化名隐蔽于群众之中,而包括连长、指导员在内的9名指战员先后被捕入狱,但他们始终不屈不挠。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女子军连队,这也是琼崖自古以来的第一支妇女武装队伍。她们在琼崖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完整、纪律严明、斗争英勇,尽管战斗历程只有一年多时间,却集中展现了琼崖妇女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是琼崖妇女解放运动的缩影,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争做支前模范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琼崖党组织的号召下,广大琼崖妇女积极投身人民解放事业。她们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和整党整军运动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实现琼崖彻底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向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发出解放琼崖的命令:“以四十三军及四十军准备攻琼崖。”党中央作出指示后,琼崖妇女革命热情空前高涨,踊跃报名争做支前模范。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妇联筹委会积极协助县政府做好各项支前工作。琼崖各县妇女掀起了支前高潮,如昌感县75名妇女报名参军,乐会县仅在1950年1月就有60名妇女志愿入伍,临高县女船主黄金女先后5次潜渡琼州海峡将党政军干部送往雷州半岛等。为筹集军款,琼崖许多妇女将自己珍藏多年、准备当作女儿嫁妆的金戒指、金耳环拿出来认购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发行的公债,用自己的有限力量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据统计,1950年琼崖解放时,琼崖纵队女战士人数占到整个革命队伍人数的15%,而且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


  琼崖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团结广大妇女同胞,组织妇女同胞参加土地改革,发动妇女支持民主政权建设,鼓励妇女参加劳动、战斗和支前,推动了妇女阶级意识的普遍觉醒。她们甘于奉献、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道德情操,铺就了琼崖彻底解放的光明道路。



五、结语

琼崖革命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琼崖地方党组织领导琼崖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琼崖革命的胜利,书写了“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山不藏人人藏人”的不朽篇章。伟大的琼崖革命斗争孕育并形成了伟大的琼崖精神,琼崖革命斗争的丰富实践形式赋予了琼崖精神鲜明的特质,即对党忠诚、民族团结、实事求是、妇女解放。具体而言,对党忠诚铸就了琼崖精神的坚韧底色,民族团结夯实了琼崖精神的牢固基石,实事求是贯通了琼崖精神的思想精髓,妇女解放赋予了琼崖精神的巾帼伟力。


琼崖精神是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琼崖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伟大建党精神是琼崖精神的源头活水,琼崖精神则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意蕴。伟大建党精神与琼崖精神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持续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自由贸易港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南海学刊》2024年第3期、琼崖史志


注:本文转载自南海学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